北京湿疹专治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210114/8589789.html

李佃贵,创立“浊毒理论”及“化浊解毒”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对待患者,他主动加号、开便宜药,耐心解释深奥的理论。传承所学,他坚持不分门户、不分地位、不分地域的“三不分”原则,倾其所有。他还要求学生练好字、抄好方,以严谨的作风善待患者,敬畏生命。

年6月,时年67医院医师李佃贵接受表彰,被授予第三届“国医大师”荣誉称号。

从医数十年来,李佃贵谨记“医乃仁术”古训,主张“承古而创新”。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他创立了“化浊解毒”疗法。如今,李佃贵依旧表示,要坚守临床,将余生全部献给中医的传承和发展。

治学:开创浊毒理论,摸索出四步调胃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常见病之一,患者胃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变薄。在此基础上伴发的肠上皮化生和(或)不典型增生,被视为胃癌前病变。

在临床实践中,李佃贵发现,相当一部分患者用常规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这样的病人,大都舌苔黄厚黏腻,大便黏腻不畅。按照传统中医理论,这是湿热中阻,脾失运化,但李佃贵认为,这其中应该还有更加贴切的理论解释,而且应该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新的治法。

于是,李佃贵开始有意将脾胃病方面的基础理论进行临床验证,并在治疗中细心观察病例,加以认真分析和总结。经过多年研究,李佃贵发现这些患者体内大多有浊气有毒邪,属于“浊毒证”,应该以创新跳出固有模式,化浊解毒。一个新的理论在他心中逐渐成熟起来,这就是“浊毒理论”。

浊毒,是对人体脏腑经络及气血阴阳均能造成严重损害的致病因素,也是多种原因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机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正常排出、蕴积体内而化生的病理产物。而浊毒证,就是以浊毒为病因,使机体处于“浊毒状态”而产生特有临床表现的一组或几组症候群。

基于“化浊解毒”的路径,李佃贵摸索出了“疏肝和胃、活血化瘀、解毒化浊、健脾和胃”四步调胃法,使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有效率大增。

“浊毒理论”始于内科脾胃病,如今已广泛应用于慢性肝病、心脑血管病、肾炎肾病、尿毒症、风湿免疫病以及外科、妇科、皮肤科、五官科等50余种疾病的治疗,均取得明显疗效。“化浊解毒”疗法,也扩展到18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浊毒证重点研究室和河北省浊毒证重点实验室等相继成立,李佃贵著述的《中医浊毒论》等10余部学术专著已经出版。他还发表、指导撰写论文余篇,获各类科技进步奖30余项。数万名患者,也因浊毒疗法而深深受益。

行医:尽量开便宜药,对患者耐心解释深奥理论

先坐诊后吃饭,为病人开廉价药,“医生的职责就是尽一切可能为病人服务”。

尽管年近七旬,李佃贵仍保持每日半天门诊或查房的工作节奏。规定的25个号挂完了,他也经常主动要求为患者加号。

“患者都是病情严重或十分痛苦,才远道而来。住宿吃饭,都是不小的花销。早看完病,他们就能早点回去。”李佃贵说。

李佃贵从早上坐诊,经常要坚持到下午三四点,顾不上吃午饭。“跟李老师坐诊,早餐一定要多吃。”这是学生们私底下达成的默契。

跟随李佃贵10余年的医生刘小发说:“李老师常教导,病人离不开医生,而医生学习摸索、创新提高,也离不开病人。无论何时,都要善待患者。”不让患者感觉看病贵,也是李佃贵坚守的原则。

“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李大夫都尽量开便宜的药,减少我们的负担。”一位江苏的患者表示。此外,李医院院长期间,曾推行多项措施,开展价廉质优的传统中医服务项目,惠及群众。

最让患者们感动的,还是李大夫的耐心细致。许多中医理论较为深奥,语言晦涩,患者往往难以理解。李佃贵总是耐心解答,不急不躁,对于专业问题,总是用生动的生活例子来加以解释。

曾有一位患者全身发冷,就诊时穿了7层衣服。李佃贵发现,其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属于湿热中阻。浊毒阻滞了阳气在全身的输布,故而出现邪实正虚怕冷的表现,当以清热解毒、芳香化浊的药物治疗。然而,患者却咬定自己肯定是虚症。李佃贵于是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如同暖气管一样,里面的水垢太多,阻挡了热水的流通,即使锅炉烧得再热,暖气管也是凉的。这水垢,就相当于人体内的浊毒。”患者听后,终于信服。坚持服药半年后,患者得以痊愈。

传承:不分门户传所学,要求学生练好字

医院李佃贵名中医传承人工作室,屋外病患如流,屋内紧张忙碌。

在这间不大的诊室里,自西向东摆放了3张长方形诊桌,可实现3名病患同时看病。刚诊完东桌的病人,李佃贵便迅速起身,前往中桌和西桌之间那把转椅。待看完西桌患者,又原地转身,继续诊断中桌患者。

工作室的流程是:实习医生或来此学习的大夫进行初诊,详细了解病情。之后,再由李佃贵终诊、开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还能让中医教学和传承达到最佳效果。”刘小发说。

中医要发展,传承是关键。近年来,作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佃贵坚持不分门户、不分地位、不分地域的“三不分”原则,倾其所有,将所学传授给励志于发展中医的年轻人。

在治学育人方面,李佃贵有着自己的风格和严谨的要求,他给学生们立了5条基本原则:讲医德,读经典,重临床,练好字,有悟性。

练好字这点,尤其特别。李佃贵常说“字如其人”,字,往往反映出个人的素质和境界。写一手好字,对中医来说意义更为重要,因为这是对患者的尊重,更是对生命的敬畏。他要求,每位学生每天都要抽出1个小时的时间,练正楷字,抄方也必须要工整清楚。

一次出诊中,跟诊学生抄方时字迹潦草,药物剂量12g中“g”写得不标准,这让李佃贵表情凝重。他语重心长地教导说:“不要认为抄方是一件小事,就漫不经心。‘g’写得不清,拿药的时候,很有可能被看成‘9’,12克就变成了克,这样剂量就出了大错。你毫不注意的一个小细节,对患者来说可能就要赌上性命。”学生当场脸红,下决心要改正。

“还有中药名称的抄写。‘川牛膝’‘怀牛膝’,一字之差,药效却截然不同。‘薄荷’要是少写一个‘后下’,就会影响药物功效。”李佃贵说,“医生医技要高,更重要的是细心、负责。”

数十年辛勤耕耘,李佃贵主编了《中医学》《中医内科学》《中西医内科学》《中医学习指导》《中医护理学》等11部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培养了硕士生91名、博士生31名,向上万名中医本科生授过课,其中产生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16名、全国及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3人、国家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14人,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做出了贡献。

国医大师李佃贵常常对弟子们强调医生必须要熟谙药性,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此李老还要求弟子们到中药房去亲自抓药,通过抓药来更深层次的全方位了解每一味中药。李老在临床诊治中有自己独特的用药特色,现撷其精华,逐一介绍,以飨读者。

藿香的古今认识

藿香辛,微温,归脾、胃、肺经。功效:化湿,解暑,止呕。临床常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闷,呕恶纳呆,暑湿,湿温,胃逆呕吐。

《本草图经》记载:“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本草正义》中曰:“藿香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煦而不偏于燥烈,能祛除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倦怠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

药理研究藿香中含有的挥发油具有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功能,对胃肠有解痉止痛的作用,对小肠蠕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以辟秽化湿,和中开胃、止呕、止痢。藿香中含有的甲基胡椒酚和茴香脑,具有升高白细胞数量、抗菌、抗痉的作用。对肿瘤患者及长期接触放射线或因药物所致的低白细胞患者有升高白细胞、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佩兰的古今认识

佩兰辛,平。归脾、胃、肺经。功效:芳香化湿,清暑解表。主治:清暑,辟秽,化湿,调经。治感受暑湿,寒热头痛,湿邪内蕴,脘痞不饥,口甘苔腻,月经不调。

《本草纲目》指出:“兰草、泽兰(即佩兰),气香而温,味辛而散,阴中之阳,足太阴、厥阴经药也。脾喜芳香,肝宜辛散,脾气舒,则三焦通利而正气和;肝郁散,则营卫流行而病邪解。兰草走气道,故能利水道,除痰癖,杀蛊辟恶,而为消渴良药。

《现代实用中药》中记载:“认为佩兰属芳香性健胃、发汗、利尿药。用于冒寒性头痛,鼻塞,神经性头痛,传染性热病,腹痛,腰肾痛,结石等。”佩兰%水煎剂,用试管稀释法,对白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其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香兰同用,提效减副

藿香、佩兰是李老常用的对药,对药是以中药“七情理论”为指导并结合临床应用所取得的疗效背景下孕育而生。对药的形成体现了医者对病机的高度概括,也凝聚了医者扎实的临床基本功。

李老应用藿香、佩兰药对可有效逆转胃癌前状态、癌前病变,其病机多属湿热中阻,浊毒内蕴。湿困于脾,运化失职,水湿内停,日久化热,湿热阻滞中焦,中焦气机不利,脾胃为气机升降的中枢,中枢气机不利,加重脾失健运,水湿、湿热、水谷、精华、糟粕皆失运化,停滞中焦,日久相互夹杂凝滞为浊毒。浊毒内蕴中焦,气机升降失常,则脘腹痞胀或疼痛,纳少;浊毒内蕴,脾失健运,加重水湿停滞,则口中黏腻无味;水湿下渗,则大便稀溏;浊毒夹湿热之邪,重浊黏腻,则大便黏腻不爽;浊毒耗气伤阴,则口干口苦;浊毒阻滞气机,胃气上逆,则见恶心呕吐。

李老在临床中藿香、佩兰二者多相须为用,主治湿浊中阻、浊毒内蕴之胸闷,脘痞,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藿香发表之力大于佩兰,治暑湿感冒效捷;佩兰性平,化湿之功优于藿香,治湿滞中焦尤佳。

然藿香善于理气止呕,为治湿郁气滞呕逆之要药;佩兰芳香性平,长于去陈腐,辟秽浊,为治脾湿口甜口臭之良药。藿香芳香而不猛烈,温煦而不燥热,既能散表邪,又能化里湿,醒脾和胃,辟恶止呕和解暑之力。佩兰气味芳香,既能表散暑邪,又能宣化湿浊而定痛。佩兰芳香可化浊,然中焦浊毒的祛除需要脾胃强有力的运化功能,藿香微温不燥,归脾胃经,可温化脾胃而不加重湿热,加强脾胃运化功能,中焦脾胃得运,气机才能畅通,反过来,气机畅通又促进脾胃运化,形成良性循环,水湿、湿热、水谷、精微、糟粕逐渐运化,各归其位,各得其所,中焦脾胃运化有力,气血、气机畅通,浊毒自除,疾病自愈。二药合用,芳香化浊、温化解毒、醒脾增食。

解毒抗炎汤

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15g,苦丁茶15g,红景天15g,板蓝根15g,黄柏15g,黄连12g,黄芩12g。

化浊解毒,防癌抗癌。

癌前期病变或癌症浊毒内蕴型。

浊毒内蕴日久所致的癌前期病变,癌变,症见口苦,口干,不欲饮食,恶心,水肿,舌红或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

白花蛇舌草最早见于《新修本草》第廿卷“蛇舌”,其性寒,味苦、甘,归胃、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其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抗菌消炎、免疫调节等作用。白花蛇舌草的应用历史悠久,以药性猛烈、功效卓著而被人们广泛用于临床。李佃贵教授常用白花蛇舌草之利浊解毒之功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化或不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

半枝莲全草入药,味辛、苦,性寒,归肺、肝、肾经,具有凉血解毒,散瘀止痛,消肿和清热利湿之功效。半枝莲在临床治疗癌症中,应用十分广泛,多与白花蛇舌草、半边莲等组成复方配伍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临床有大量报道。两药合用可加强清热利湿解毒之功,且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二者均有抗癌之功效。

苦丁茶,清香味苦,而后甘凉,具有清热消暑、明目益智、生津止渴、利尿强心、润喉止咳、降压减肥、抑癌防癌、抗衰老、活血脉等多种功效。

板蓝根,出自《本草纲目》,苦,寒,入心、胃经,凉血解毒,清利咽喉,主要用于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大头瘟、痄腮、热毒斑疹、瘟疫时行热病等。

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本草正义》载:“黄连大苦大寒,苦燥湿,寒胜热,能泄降一切有余之湿火。”临床上一般用于治疗黄疸、泻痢、消渴等症。现代研究表明黄连可抑杀幽门螺杆菌,具有抗癌、抗溃疡等作用。临床上用黄连的化浊解毒作用治疗萎缩性胃炎伴有肠化、不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伴有舌红或暗红或紫暗,苔黄腻或薄黄腻,脉弦滑或弦细滑者,能够抑制胃癌前病变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可以逆转癌前病变。

黄柏,味苦性寒,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一般用于治疗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疮疡肿毒等,《中国药典》中记载为“清下焦之湿热为佳”。黄柏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浊毒证有良好疗效,《神农本草经疏》载“黄檗,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柏既可清胃中湿热,祛浊毒,又有利尿的作用,尤其对于舌苔中根部黄腻、小便色黄、混浊不清者效果良好。

红景天,甘、涩,寒,归脾、肺经,具有健脾益气、清肺止咳、活血化瘀功效。诸药合用,共奏化浊解毒,抗炎抗癌功效。

解毒抗炎方是治疗浊毒内蕴证的基本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属中医“胃痞”范畴。癌前病变,指一类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变化,即胃黏膜的异型增生和肠化。从正常胃黏膜至胃癌前病变,一般是几年甚至几十年,病情逐渐加重,可以说是一个由微及渐的演变过程。

该病是由于饮食不节,忧思过度,肝气郁结,外邪内阻,而致胃腑损伤,胃失和降,脾失运化,脾胃气机壅滞,功能失调,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日久则气滞、血瘀、湿阻、浊聚、食积、痰结、郁火诸症蜂起,积湿成浊,积滞化热,郁热内生,蕴热入血而为毒。浊毒内蕴既是一种病理产物也是一种致病因素。浊质黏腻导致浊邪为病,多易阻滞脉络,壅塞气机,缠绵耗气,胶着不去而易酿毒性,而毒邪伤人,其性烈善变,损害气血营卫,两者相合毒借浊质,浊挟毒性,浊毒相干,如油入面,难解难分,终使胃热阴伤,气滞络阻,胃络瘀滞,气不布津,血不养经,胃失滋润荣养,胃腑受损,胃液减少,腐肉败血,腺体萎缩,黏膜变薄,日久成萎,终致CAG肠化→不典型增生→胃癌恶性病变的形成。

浊毒产生有两方面原因。内由情志不畅,肝失调达,克犯脾土;或饮食劳倦,损伤脾土;或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虚弱而致。外因感触六淫。以上原因均可使脾失健运,水湿内生。初为湿盛,湿久则浊凝,浊凝则痰聚,因湿、浊、痰郁而不解,蕴积成热,热壅血瘀,热极则生毒,形成“浊毒”内壅之势。因此,浊毒的形成经由湿→浊→痰→热→毒,__终成浊毒。浊毒互结,胶着难愈,邪壅经络,气机不畅,邪不得散,血不得行,津不得布,津血停留,化生痰浊瘀血,日久痰浊、瘀浊相互搏结,反复日久,耗伤脏腑气血津液,从而造成浊毒内壅,气滞络阻,脾不升清,胃失和降,阴血耗伤,气虚血郁的病机变化,而浊毒相干为致病的关键。

故浊毒的致病特点为:①易耗气伤阴,入血入络;②易阻碍气机,胶滞难解;③易积成形,败坏脏腑。浊毒阻遏中焦气机,见胀、嗳、痞、满、呆、泻之象;灼伤胃络,可见痛、烧、烦、秘之候。李佃贵教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慢性萎缩性胃炎浊毒证的辨证论治方法。

浊毒证临床表现归纳如下:①望颜面五官:面色粗黄,晦浊,油腻,褐斑,痤疮,耳鼻口的分泌物浑浊增多;②舌象:舌质红或红绛或紫,舌苔色泽或黄或白或黄白相间,苔质腻,或薄或厚;③脉象:脉有滑象,或弦滑或细滑或弦细滑;④排泄物、分泌物:可见大便黏腻不爽,小便或浅黄或深黄或浓茶样,汗液垢浊有味。以上症状不必悉具,重在舌脉的表现。

对于浊毒的治疗,化浊解毒要贯穿始终,并灵活采用以下诸法:①通腑泄浊解毒法,选用姜黄散与小承气汤加减,可通过通腑泄浊将浊毒排出体外;②渗湿利浊解毒法,选用六一散加减,保持小便通畅可以使浊毒从小便排出;③达表透浊解毒法,选用藿香正气散加减,保持汗出可以通经活络,疏通血脉,有利于体内浊毒通过汗液透达于体外,从而排出浊毒;④健脾除湿解毒法,选用百合乌药散合当归芍药散加减,健脾除湿以化浊解毒;⑤芳香辟浊解毒法,选用芳香辟浊类药物,如藿香、佩兰、砂仁、紫豆蔻等,以“解郁散结,除陈腐,濯垢腻”;⑥祛痰涤浊解毒法,选用小陷胸汤合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减,以荡涤痰浊,化浊解毒;⑦清热化浊解毒法,选用三黄石膏汤加减,以清热化浊解毒;⑧攻毒散浊解毒,浊毒已成,胶结固涩,需以毒攻毒,活血通络,才能将聚集在一起的浊毒攻散,使浊毒流动起来,或排出体外,或归于清气。常选用全蝎、蜈蚣、白花蛇舌草等。另根据轻重可分层选药:浊毒轻者常用茵陈、藿香、佩兰、半枝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等;浊毒重者可选用黄连、砂仁、白豆蔻、全蝎、蜈蚣、壁虎、山甲珠、土鳖虫之属。解毒抗炎方是临床经验效方,对于痛剧者加用延胡索、白芷、蒲黄、五灵脂;鼓胀者加用茯苓、泽泻、车前子;有出血倾向者加用大蓟、小蓟、白茅根、棕榈炭等。

病例1冯某某,女,68岁,退休,年12月25日初诊。

主诉:间断性胃脘部隐痛四月余,加重7天。

患者4个月前因饮食不节出现胃脘部隐痛,自服胃康灵、气滞胃痛颗粒等药物,效果欠佳。年12月14日查电子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多发糜烂。病理:窦小弯移行部重度萎缩性胃炎伴重度肠化、轻度异型增生,窦后壁移行部轻度慢浅炎,体小弯灶性出血、表面上皮脱落。症见:胃脘部隐痛,无规律,胃灼热,泛酸,嗳气,无口干、口苦,纳差,寐可,大便可,1日1次。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滑。中医诊断:胃脘痛(肝胃不和,浊毒内蕴)。西医诊断:重度萎缩性胃炎伴重度肠化、轻度异型增生。治法:解毒化浊,养肝和胃。

处方:白花蛇舌草15g黄连(打)12g半枝莲15g田基黄15g薏苡仁l0g红景天9g绞股蓝15g枳实15g白术10g川芎10g当归10g白芍l0g百合15g乌药15g砂仁(后下)15g紫豆蔻(后下)15g瓜蒌15g清半夏12g鸡内金15g三七粉(冲服)2g全蝎9g蜈蚣2条

服药3个月。

二诊:年3月3日。胃脘疼痛渐失,纳食亦可,诸症均减,守方续服3个月。年6月20日做电子胃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肠化。病理:幽门前区:轻度慢性炎伴轻度糜烂,“幽门后壁”移行部黏膜轻度慢浅炎;窦小弯:浅层黏膜轻度慢性炎,“角切迹”轻度慢浅炎,体下部小弯轻度慢浅炎。嘱患者守方续服2个月,2日1剂,以固疗效。

病例2任某某,男性,66岁,已婚,农民,石家庄灵寿县。

主诉:间断胃脘疼痛10年,加重1个月。

患者年7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拒按,伴胃灼热泛酸,医院,查胃镜示:萎缩性胃炎;病理示:胃黏膜腺体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诊为:萎缩性胃炎。给予药物(具体不详)口服,症状缓解。后间断出现胃脘疼痛,口服上述药物尚能控制。1个月前,突然出现上腹疼痛难忍,喜按,伴嗳气、胃灼热、泛酸,继以药物口服控制病情,但间断性加重,故就诊于我院。急查胃镜示:胃癌。病理示:腺癌。现患者胃脘疼痛喜按,伴嗳气、堵闷,呕吐,不思饮食,消瘦,面色萎黄,口干苦,大便干,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滑。

中医诊断:胃癌病(浊毒内蕴,瘀血阻滞)。

西医诊断:胃癌。

治法:化浊解毒,化瘀消积。

处方: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15g半边莲15g茵陈15g黄连12g板蓝根15g苦参12g黄芩12g绞股蓝12g蒲黄(包煎)9g鸡骨草15g五灵脂(包煎)15g延胡索15g白芷15g蒲公英15g砂仁(后下)9g丹参15g桃仁10g全蝎9g鸡内金15g焦三仙10g芦荟0.5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

二诊:服药后患者胃脘痛稍缓解,嗳气、堵闷感较前减轻,呕吐减少,不思饮食,气短乏力,口干苦,大便质可,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上方加蜈蚣2条、三棱6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

三诊:服药后患者胃脘偶有隐痛,嗳气、堵闷偶作,时有呕吐,食欲可,口苦,大便质可,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治以化浊解毒,扶正祛邪。

处方:蒲黄(包煎)9g五灵脂(包煎)15g延胡索15g白芷15g蒲公英15g砂仁(后下)9g黄芪15g党参12g白术9g全蝎9g三棱6g莪术6g鸡内金15g焦三仙各10g百合12g乌药12g当归9g白芍30g茯苓15g白术6g紫豆蔻(后下)12g三七粉(冲服)2g川芎9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

四诊:服药后患者胃脘疼痛不显,嗳气、堵闷明显减轻,呕吐消失,食欲可,口苦,大便质可,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患者诸症均减,药已中的,前方辨证加减继服3个月,后改为口服茵连和胃颗粒(院内制剂)、养胃舒软胶囊巩固治疗,随访3个月病情稳定。

按:胃癌乃由于正气虚损,阴阳失调,邪毒阻于胃络所致,其病机关键在于“浊毒”。浊毒阻于中焦,气机壅塞,血瘀不行,毒瘀互结,久而形成肿块。治疗以化浊解毒,化瘀消积为法。治疗开始患者正气尚存,可采用解毒抗癌攻伐毒邪,日久癌毒耗伤人体正气,治疗以扶正祛邪为主。1个月过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李佃贵教授谨守病机,在前方基础上加减应用3个月,收效甚佳。继用成药巩固治疗,以防毒邪留恋复伤人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hoonm.com//kcyfl/175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