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腹泻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将腹泻定义为二十四小时内排泄三次以上稀便或水样大便,或者比个人正常排便次数更频繁的情况。可以由多种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细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非伤寒沙门菌等)和寄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等)引起。

一、了解腹泻的流行病学,反复发作的肠道感染容易导致后期的营养不良

年,全球有超过44亿例腹泻病例,万例死亡,造成巨大的医疗和保健费用,并对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影响。年,全球5岁以下儿童中有50多万人死于腹泻,大多数死亡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的幼儿中,这些地区获得安全饮用水、污水处理和医疗保健的机会有限,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和安全食品制备的机会也较少。

在这种情况下,反复发作的肠道感染可通过干扰营养吸收而导致营养不良。对国内外开展的研究分析发现,不同国家,地区,人群的腹泻病原谱不同,这可能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卫生程度、自然气候、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国际肠道多中心研究开展的一项前瞻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发现轮状病毒、隐孢子虫、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志贺菌是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肯尼亚、马里共和国、莫桑比克共和国和冈比亚伊斯兰共和国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

年在孟加拉国进行的成人腹泻病因学研究中发现霍乱弧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检出率为16%,其次为轮状病毒,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和志贺菌。一项在哥伦比亚进行的五岁以下儿童急性胃肠炎的病因学研究发现,病毒是五岁以下儿童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因,其中诺如病毒所占比例最高。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是15个腹泻高发国家之一,但我国的感染性腹泻大多数病例仅根据临床诊断进行的单一疾病的报告,还缺乏长时间的系统的基于全国的病原谱的调查。近年来,部分学者也发表了关于腹泻胃肠道病原体的研究。

武汉市至年对5岁以下儿童腹泻患者进行了病原学研究,结果表明感染主要是轮状病毒,其次是诺如病毒,沙门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年河南省对腹泻门诊患者进行的病原学调查,结果显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9.2%,轮状病毒检出率为5.2%,志贺菌检出率为4.5%。

二、深入了解腹泻发病相关的病毒和细菌,引起腹泻主要感染部位为结肠

1、病毒

在中国的一项儿童腹泻研究中,轮状病毒是引起5岁以下儿童腹泻的最主要的原因。诺如病毒也是引起病毒性腹泻的主要原因,据估计,年全球因诺如病毒造成的腹泻数量高达多万人次。国外研究认为,诺如病毒会产生新的变异株,导致诺如病毒感染暴发或流行。腺病毒、星状病毒和札如病毒也可导致感染性腹泻,甚至造成暴发流行。

然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病原谱种类则与发展中国家具有明显的差异。希腊的一项研究中发现腹泻患者中病原体的检出率为14%,其中肠炎沙门菌检出率最高(6%),其次为弯曲菌(4.2%),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1.8%),志贺菌(0.3%)和嗜水气单胞菌检出率较低(0.04%)。

2、细菌

引起细菌性腹泻的细菌主要包括非伤寒沙门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弧菌,弯曲菌,类志贺邻单胞菌等。人类可通过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饮用水而发病。细菌引起的腹泻主要感染部位为结肠,表现为腹部绞痛、发热以及血样或粘液便,有时甚至造成严重的并发症。肉眼可见的血便多见于沙门菌、志贺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等。

非伤寒沙门菌是细菌性腹泻中的重要因素。年非伤寒沙门菌造成大约2亿人感染腹泻,导致近十万人死亡。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也是细菌性腹泻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发病机制和流行病学特征,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可分为肠集聚性黏附大肠埃希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其中肠集聚性黏附大肠埃希菌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与儿童感染性腹泻暴发有关,也是发展中国家潜在致命的婴儿腹泻的重要原因,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通常对旅行者腹泻有关。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感染后可出现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或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研究发现霍乱弧菌可经粪口途径传播,在一些环境卫生差的国家,霍乱仍然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副溶血性弧菌主要经过海产品或盐渍品进行传播且有发病增多的趋势。弯曲菌特别是空肠弯曲菌是发达国家食源性感染的重要原因,造成患者的疾病负担。

研究发现,类志贺邻单胞菌也是导致细菌性腹泻的原因,感染类志贺邻单胞菌会出现水样或痢疾样腹泻。研究发现隐孢子虫,蓝氏贾第鞭毛虫和溶组织内阿米巴作为可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大多数动物胃肠道的寄生性原虫,可引起宿主轻重不一的感染,具有明显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这些寄生虫有广泛的宿主,并且可以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对于免疫力较弱者,尤其是婴幼儿,免疫力功能缺陷者,肠道寄生性原虫感染可导致严重腹泻,甚至死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研究,研究还发现了一些与腹泻病密切相关的病原体,如艾伯特埃希菌、博卡病毒等。

结语: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幅员辽阔,人口和民族众多,气候类型和地理条件复杂多样,经济发展水平和卫生基础设施的区域差别和城乡差别较大,为肠道传染病发生、传播和流行创造了条件。从目前我国进行的看,还不能获得一个较为全面的系统的感染性腹泻病原谱特征,因此,基于全国腹泻患者监测网络进行中国所有年龄人群长期感染性腹泻的病因学、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研究是我国目前亟需完成的。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hoonm.com//kcyfl/1883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