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许多家长只知道,孩子脾胃不好就会变得厌食,挑食。但其实,爱出汗很有可能也预示宝宝脾胃存在问题。三岁以内的婴幼儿无法准备表达身体的不适和感受,因此更需要父母细心呵护,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01.误把出汗当缺钙
糖宝表妹,莫莫从小便是典型的易出汗体质。两人一起玩耍时,糖宝头发刚显湿润,妹妹后背衣服就已浸湿大片,头上更是汗如雨下。半岁体检的时候,莫莫妈妈特意询问医生,娃儿老爱出汗是不是缺钙导致。了解详情后,医生肯定地告诉我们,妹妹出汗多是脾胃虚弱的表现。
缺钙的宝宝,一般是在入睡后才出现大量出汗的情况,并且伴有明显的睡眠问题,比如睡不踏实,夜惊夜啼等。与此同时,因为钙元素的缺少导致前卤门闭合延迟,出牙晚,身高发育迟缓等情况。
所以,宝宝是否缺钙不能光凭出汗判断,更要观察其是否有缺钙的具体表现。而莫莫虽然老出汗,但鲜少出现上述睡眠问题。令莫莫妈愁云莫展的是孩子那段时间极度排斥进食,不管是辅食还是奶粉,小莫莫都是敷衍几分钟便挥舞着手脚,强力拒绝。基于这些情况,医生提醒我们,莫莫应该是脾胃功能不和。
02.脾胃虚弱,头部和手脚爱出汗
婴幼儿新陈代谢旺盛,因环境热,穿衣过多,大量活动的原因出现的生理性出汗属于正常情况。如果孩子经常头部冒汗,手脚湿润,那他脾胃虚弱的可能性就更大。
温度适宜,并且在安静或者入睡的状况下,宝宝脑门出现肉眼可见的汗珠,总爱来回翻滚、坐立难安,这种在中医上称之为“盗汗”,是典型的脾胃功能受损的症状。
另外,小宝宝调节体温的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身体暖和,手脚却略显冰凉,大人不用过于杞人忧天。孩子小手小脚经常是黏糊糊的状态,则可能说明他体内湿气过重,脾胃功能不和,家长反倒要提高警惕。
03.调理脾胃,遵循“三不两多”原则
为此,如果宝宝已出现脾胃功能弱的表现,父母就需要人为介入,帮助孩子调理好脾胃,培养良好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
①不吃过多的甜凉食物
数据显示,小孩吃了甜食之后,体内血糖会迅速升高,并且刺激大脑发出“吃饱了”这个假信号,所以经常听到家长吐槽,他家的娃儿“光靠糖续命”。长此以往,小家伙的嘴巴会愈发“刁钻”,出现挑食的坏毛病,进而导致营养不良。
甜食影响孩子的食欲,那寒食则是直接伤害脾胃。炎炎夏日,总有许多宝宝因肠胃炎入院,纠其原因多半则是吃多了冰淇淋等过寒食物。小儿脾胃比较娇嫩,过食冰凉食物会造成脾胃虚弱,寒凝气滞、食欲不振,甚至出现腹泻腹痛等肠胃不适。
②不做宅宝宝
去朋友家聚餐,小孟女儿从糖宝妈进门到最后离开,全程露脸不超过10分钟,其余时间都是抱着ipad,或是玩游戏,或是看动画片。到饭点的时候,熊孩子仍旧拽着不放,嘴里喊着“不饿不吃”。小孟一家对此习以为常,一句“不饿就别吃”便放任不管。
的确,暑假里的小神兽,最长情的“朋友”便是各类电子产品。活动量变少,肠胃蠕动就会变慢,消化功能也会有所退化。这种情况,多消耗才能多进食。室外炎热,家长便可以带动孩子在室内运动,譬如摸高,跳舞,拍球等。能量消耗大,娃儿自然会有进食的欲望,脾胃功能也能逐渐正常运作。
③不追喂食物
脾胃虚弱常伴有积食症状,这与家长追喂食物大有关系。饭量少的宝宝,大人逮着机会,能喂一口是一口。饭量大的孩子,大人也是能再吃点就吃点。而碰到娃儿不乐意张嘴的时候,这餐便是滴水不进。没有自主进食的习惯,不知饥饱,饮食没有规律,体内的消化系统自然紊乱无常。
④多吃蔬菜营养粥
当宝宝处于脾胃虚弱时,进食过多肉类反倒增加胃部负担,加重积食情况。这个阶段,建议多给孩子煮营养粥,比如山药青菜粥,八宝粥等,清淡可口好消化,有助于固本培元,调理脾胃。
⑤多做腹部按摩
中医脾胃调理的方法中,有个按摩手法叫作“捏脊”。首先作为润滑,将面霜涂抹在宝宝后背。家长把控力度,用手提起孩子后背的皮肤,从上到下,由里到位,推、提、挤,每天两次,长期坚持对小孩的脾胃功能大有好处。
糖宝妈妈寄语
脾胃为后天之本,只要脾胃好,不愁没有健康长寿。
宝宝出汗多看似常见,但其中却大有玄机,是缺钙,脾胃虚弱,还是其它问题,需要父母细心观察,必要时及时就医咨询。育儿之路无小事,希望每位家长都能对得起养育人这个身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筑起一片牢固的城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