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中医院 http://m.39.net/pf/a_5207193.html

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所受的刺激也越来越多,肥胖、高脂饮食、加工肉制品等均会对肠道黏膜造成较大刺激,容易诱发结直肠息肉。

研究显示,80%左右的大肠癌是由息肉恶变而来,可以说预防结直肠癌要从预防息肉开始。正因为如此,很多人拿到检查报告后,如果看到有“肠息肉”的时候,心中就会恐慌,“我的息肉会不会发生癌变”?

结直肠息肉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非肿瘤性息肉,另一类是肿瘤性息肉。所谓非肿瘤性息肉,指的是通常不会癌变,定期观察即可。比如最常见的一种增生性息肉,多发生在直肠,直径很少超过1厘米,症状也不明显,一般不会发生癌变。还有一种息肉称为炎性息肉,也叫作假息肉,是因为慢性炎症刺激,黏膜组织过度增生或者肉芽组织增生,向黏膜表面突出所形成的隆起型病变。这种息肉多见于溃疡性结肠、慢性血吸虫病、阿米巴痢疾及肠结核等病的病变肠道中。常为多发性,多数较小,直径常在1厘米以下。这种息肉在炎症治愈后会自行消退,没有癌变倾向。

淋巴性息肉也称为良性淋巴瘤,属于非肿瘤性息肉的一种。虽然被称为息肉,但其实只是结肠黏膜的局限性突起,由于黏膜下淋巴样组织增生引起,可能为对感染的非特异性反应。因此,淋巴性息肉常与真正的息肉混淆,其属于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淋巴性息肉多见于20~40岁的成人,多数为单发。较少见的还有良性淋巴性息肉病,息肉数量较多。

对于这几种“非肿瘤性息肉”来说,可以定期进行观察(不同大小、性质的息肉,复查间隔时间不同),不需要特殊的处理。但并不意味着“不处理”,如果发现息肉较大,或者导致便血、便秘、腹痛等不适症状,还是应该及时手术切除,然后进一步做病理检查,以确定肿瘤的性质。

另外一类是肿瘤性息肉,主要指的是腺瘤性息肉。一般来说,腺瘤性息肉越大,恶变成结直肠癌的风险也就越大。研究表明,当腺瘤性肠息肉长到1~2厘米,癌变概率为5%,而长到2厘米以上,癌变概率就增长到约25%~50%。

绝大多数大肠息肉没有症状,若息肉持续长大或者恶变,可出现便血、大便表面带血、腹泻、便秘、腹胀、腹痛等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想要确诊息肉主要靠一系列检查,直肠指诊可以触及中低位直肠的息肉,钡剂灌肠可以发现大肠息肉,而纤维肠镜可以观察整个大肠黏膜,能够发现和确诊息肉。因此,肠镜为诊断大肠息肉的“金标准”。

目前有无痛结肠镜和普通结肠镜两种类型。无痛结肠镜在检查中处于全身麻醉状态,故检查较普通结肠镜舒适,两者的检查效果并无差别。有下列因素的人群应重视结肠镜检查:

(1)年龄超过40岁;

(2)肥胖;

(3)长期吃高脂肪、加工肉制品,低纤维饮食;

(4)过量饮酒、吸烟,缺乏锻炼,2型糖尿病,炎症性肠病等;

(5)慢性腹泻或慢性便秘超过3个月;

(6)家族成员中有结直肠癌或结肠息肉病史。

作者:李兴楠

责任编辑:李雅琴

医学审核:姜峰

出品人:胡丽丽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hoonm.com//kcyyy/19559.html
当前时间: